建筑即是邊界
“邊界的所在即所求:設計意圖在一條細線處變成建筑……為了盡可能地提煉出邊界建筑的可行性策略,我們應當忽略邊界的內外兩側,進而聚焦于二者間入口的潛能之上?!?/span>
——Kersten Geers
從幾何學的角度來說,邊界是一條沒有厚度的線;從建造的角度來說,邊界是一道可能存在縫隙的墻壁;從建筑學的角度來說,邊界可一分為二,成為一道具有厚度、能容納物體或被縫隙貫穿的空間,貫穿的縫隙或許是進入邊界的通道。
OFFICE KGDVS一直在實踐中探索著邊界的問題。在他們最初的兩個項目(改造)中,建筑師都在空間內部復制原有墻體,形成與之分離的新邊界,并為兩道邊界間具有厚度的空間賦予用途。
Notary Entrance 公證處入口
公證處入口,安特衛普 Notary Entrance ,OFFICE KGDVS 這是OFFICE KGDVS的第一份委托:將比利時安特衛普的一處18世紀貴族宅邸中央的無窗房間,改造為公證處的入口接待區。 衛星圖,公證處入口,安特衛普 面對房間封閉的邊界,建筑師用模塊化的結構和鏡面玻璃,在現有墻體前方定義了一道新的邊界。 平面圖,紅色為新邊界 公證處入口 這產生了一個介于新邊界和原有墻體之間的空間,用來容納燈具和儲藏空間。邊界同時也是通往相鄰房間和走廊的入口。 接待處入口 邊界后的壁櫥 邊界后的通道 樓梯 重復而模塊化的新邊界表面采用了多層玻璃板,兼具反射和投射特性。 玻璃門構造大樣 這道新邊界創造了無限連鎖的空間效果,在循環往復的反射中突破了實際空間的限制。營造了一個無垠的空間。 Summer House 夏屋 夏屋,根特 Summer House,OFFICE KGDVS 夏屋與公證處入口一樣,也在改造中插入了一道新的新邊界:一圈模塊化的輕鋼框架,在“冬屋”(原有住宅)旁的不規則院落中,勾勒出一座“夏屋”。并在原有墻體與新的邊界之間形成了多個深度各異的空間。 平面圖,紅色為新舊邊界間的空間 其中最深的空間是冬屋和夏屋之間的過渡室內空間。 冬屋和夏屋之間的過渡室內空間 狹長帶狀空間的鋼鐵格柵屋頂,由六個拋光的纖細鋼柱支承。該區域被鋼柱間的無框滑動玻璃板圍合。 拋光不銹鋼柱與無框滑動玻璃 拋光不銹鋼柱與無框滑動玻璃構造大樣 建筑師在框架和花園墻面之間的剩余空間里,布置了雜物棚、戶外廚房和堆放柴火的空間。 新舊邊界間的剩余空間 通過在邊界的角部設置若干鏡面玻璃門,在視覺上將邊界拆分為一系列風車狀分布的自由平面。得冬屋在人們進入夏屋的瞬間“消隱”了。從而質疑了其作為封閉界限的本質。 右側角落里的鏡面玻璃門 夏屋為室外構筑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詮釋:通過視覺體驗讓新的住宅脫離原有住宅,使之成為一個全新的、獨立的世界。夏屋中的鋼制框架、攀爬的藤蔓和玻璃門形成的豐富層次,吸納著悠然的四季變換。 “邊界的所在即所求:設計意圖在一條細線處變成建筑……為了盡可能地提煉出邊界建筑的可行性策略,我們應當忽略邊界的內外兩側,進而聚焦于二者間入口的潛能之上?!?/span> The perimeter is exactly where what is presented is what is intended: a thin line where intentions become architecture… In an attempt to distill possible strategies for architecture of the perimeter, we should both ignore inside and outside and focus on the potential of the threshold in between.